为落实《中共朝阳市委关于制定朝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根据《中共朝阳市委关于印发<朝阳市“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的通知》部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推动朝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编制了《朝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的总体部署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局面。
作为朝阳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根据《朝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辽宁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结合朝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经过专题研究、多次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评审等,编制完成了《规划》,明确了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在“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的基础上,巩固扩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到2025年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进而到2035年达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朝阳目标基本实现。主要涉及环境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五个方面的16项指标。
三、工作任务
《规划》共从九个方面,确定了推进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巩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村农业环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建设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具体的工作任务。
一是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二是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统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三是深化污染防治工程,巩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加强协同推进,分类治理,综合施策,不断提高大气环境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以污染源解析和污染源清单为依据,以现代化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设备为支撑,着力整治冬春季PM10、PM2.5污染和夏季O3污染,同步推进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扬尘治理等工作,巩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四是推进三水共治战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以水生态建设保护为突破口,强化流域控制单元管理,实行湿地建设、河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封育)多措并举,推动形成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水资源滋润水环境,水环境健康水生态,统筹改善水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
五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统筹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与修复、地下水污染防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六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朝阳落地生根,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治、矿山综合治理与修复工程,实行生态空间监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七是深化农村农业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牵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着眼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向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
八是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制度,强化危险废物、工业园区和危化品企业监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防范“京津冀”产业转移污染风险,切实将生态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九是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着眼解决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性问题,着力构建法制健全、权责明确、市场运作、监管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