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办发〔2020〕8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各园(景)区管委会: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体举措》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朝阳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体举措
为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抓实抓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融通发展,切实推进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复工达产,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举措。
一、用优化服务,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循环。围绕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现状及核心配套企业名录,摸清链上企业情况,整理需求清单,梳理链条堵点痛点、突出链条优点强点、寻求延链空间。全力打通人流和物流堵点,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序运转。(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常态化开展市县联动服务企业稳增长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专项行动成果,扩大服务范围,将服务对象延伸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压实各市直部门、县(市)区政府和乡镇(场)街责任,紧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狠抓问题解决。(责任单位:各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各县(市)区政府)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服务链稳固产业链。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要件,简化技术审查事项。深入推行“模拟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免费办”等惠企措施。(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坚持柔性执法。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依法保护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企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要实行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纠正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税务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城管综合执法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用科技强链,助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五)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狠抓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推动企业和大学院所深度合作,加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技改升级和技术合作,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聚集,让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020年,新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4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技术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体系。推进企业供应链智能化发展,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和装备应用。推进重点产业构建垂直产业大数据,促进原材料、软件、设备等供应商直接对接,实现供应链商品多元化、管理集中化、数据可视化和服务专业化,打造新型供应链服务业态。(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七)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对接国家“新基建”投资方向,把握新一代科技变革机遇,推动5G、物联网、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5G产业赋能制造业发展,推进5G产业化,推动5G在园区、物流园、重点企业的布网和应用,创建“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产销通路。(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化局、通信管理办公室、铁塔朝阳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用招商补链,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八)强化产业链招商力度。围绕梳理的企业名录及需求清单,梳理一批重点招商企业名单,开展敲门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力争洽谈跟进一批新的项目投资线索,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集聚发展。组织举办精准产业链专题招商会,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引资,做好核心配套企业的招商对接服务。2020年,新落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2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
(九)推进链上企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老企业合资合作暨转型升级工作,充分调动老企业主攻京津冀抓招商、上项目积极性,全力推动老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厂房等存量资源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市场和先进的管理,壮大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2020年,新实现260户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以集群化发展理念,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闭环,形成域内融通发展的良好氛围。重点围绕凌钢集团,全力打造凌钢千亿产业集群,2020年,落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集群项目10个。同时以对外合资合作和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以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作为补齐短板的突破点,加快结构调整,加速创新突破,进行精准招商,壮大我市21个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凌钢集团)
四.用金融支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十一)积极发挥金融资本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巨大作用。加强金融服务,支持有市场、有订单的产业链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保障产业链资金充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链上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二)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发展链上经济。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授信模式和信贷产品,为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减免企业贷款利息,保障企业经营现金流稳定。全年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行,各县(市)区政府)
(十三)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0亿元以上,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扩大有效投资,确保链上企业稳定运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四)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减轻企业应收账款负担,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选有应收账款融资需求的100家企业,有效利用浙江三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3亿元专项资金。(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用政策落实,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十五)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免税费7.6亿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责任单位:市税务局、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六)全面落实减免缓交社会保险费政策,全年减免社保费6.9亿元,缓征8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税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七)深入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发放稳岗返还补贴3500万元以上,稳定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八)全面落实水电气等费用减免政策,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省开放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降低企业用电成本9000万元以上,切实减轻企业用能成本。(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朝阳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六、加强企业培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内循环
(十九)协同培育大中小微企业。坚持抓大扶小并重,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行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企业。大力推进“小升规”“规升巨”,落实工业奖补政策。2020年,实现“小升规”100户,“规升巨”4户。(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鼓励域内企业合力发展。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鼓励产业建立行业协会,形成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通过相互采购、配套集成、抱团发展,扩大内部循环力度,支持企业拓展本地市场,引导和促进资金和资源流向,形成合力。(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七、完善配套设施,承载产业链供应链扩延
(二十一)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北方区域物流中心。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建设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二)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打造朝阳振兴发展的龙头和改革创新示范区。2020年,各开发区新落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自主招商的工业项目140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八、培育新业态,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末端环节
(二十三)大力发展“地摊经济”,科学规划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及夜市、临街店铺店外经营区域,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全市新增便民市场、早市等摊位6600个。(责任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四)全面释放“夜经济”活力,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主体设置占道夜市,营造市井场景,通过培育夜间经济主题街区、举办夜间经济特色活动、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品牌等方式,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夜经济”12处,设置综合摊位1800个。(责任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